您现在的位置: 文学网 > 故事 > 名人故事 > 与邓小平相关的十个广告传媒故事

与邓小平相关的十个广告传媒故事

来源: 一九文学网 发布时间: 2023-12-13 07:10:44 浏览人气: 70 字体:[大][中][小]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友情提示:双击空白处可滚动文章内容。

  导语:邓小平,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,创立了邓小平理论。他所倡导的“改革开放”及“一国两制”政策理念,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,也影响了世界,下面是一九文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,欢迎阅读与借鉴,谢谢!

  1.干过主编。1926年1月,根据组织安排,年方22岁的邓小平和十几名同龄青年由法国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。同年6月,在填写该校一份《党员批评计划案》时,他在“做什么工作最适合”一栏中这样写道:“能作宣传及组织工作。”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,邓小平已经显露出善于搞宣传工作的特长。其时,他一边做杂工,一边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《少年》(后改名为《赤光》)杂志的编辑工作。他负责刻蜡版和油印,并用本名和化名发表文章。因刻字工整,印刷清晰,装订简雅,他被大家称为“油印博士”。在1933年因遭受错误路线的打击而陷于人生最困厄时,又重操“油印博士”的旧业,主编起《红星》报来。《红星》报是中革委的机关报,在仅有几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,邓小平亲自组稿、采写、编辑、印刷、发行。在担任《红星》报主编期间,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遭受到的最不顺利的时期,但却是他搞宣传工作“最专业”的时期。1951年1月,他在西南区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,“宣传工作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”,“我们不宣传,敌人就要宣传”。

  2.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创立《红旗》杂志,邓小平以中央总书记身份主持召开《红旗》杂志第一次编辑委员会会议。在这次会上,还发生了一个插曲,工作人员在通知编委开会时,把编委、理论家李达误当作副总参谋长李达通知了。那天,副总参谋长李达到了会场才发现不对,邓小平说,既来了,你也坐下听听。

  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《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》中也有小平同志与《红旗》杂志的一段剧情。历史事实大概是这样的:《红旗》约请谭震林写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的文章。在文章中,作者强调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这一思想,《红旗》总编辑看后,觉得与中央负责人指示精神不合,提出请作者改掉这些内容,作者不改,于是便就此事写信上报中央,请中央决定。邓小平看到了这封信,在信上作了重要批示:我看这篇文章好,至少没有错误。改了一点,如《红旗》不愿登,可转《人民日报》登。为什么《红旗》不卷入?应该卷入,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。看来不卷入本身,可能就是卷入。

  3.《可乐女》,一张30多年前演员黄梅莹在电影《苦恋》中搬可口可乐的剧照。1981年的夏天,邓小平召集过几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人,对《苦恋》这部影片讲得很严厉,后来被胡乔木整理收录到《邓小平文集》里。《苦恋》若不是被封杀,或许能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最经典的植入式广告案例。

  4.1986年6月间,在美国最重要的商业报纸《华尔街日报》上,反复出现了一则广告——一张占据整版篇幅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特写照片。不过,出钱登广告的人,并非中国的任何组织,而是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。细看之下,广告上有几行文字,其内容也确实紧扣画面,主要是宣传邓小平业绩。它写道:“邓小平是一位成功的改革家,他的主要法宝就是鼓励分权,实行多种经营。在农村,搞承包责任制和包产到户,在城市则给企业下放自主权”。它还别出心裁地给邓小平一个新头衔:中国分散化经营总公司董事长。真令人忍俊不禁。只是在最后,该广告才寥寥数语地提到自己的主人,说:“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是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独立出来的新公司,望各位新老顾主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合作。”其弦外之音是:本公司的成立及经营的宗旨,与邓小平的改革方针是如出一辙的,而邓小平的巨大成功,可以说就是本公司具有光辉前景的有力证明。

  以邓小平这一显赫的人物,突出地宣传了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多样化的经营方针。这则典型的公关广告,其构思角度卓尔不群,匠心独运,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  5.1992年春,邓小平视察南方、发表南巡重要讲话,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方向和成绩,深深鼓舞了全国人民。深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在几经思考之后,决定用宣传画的形式表达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,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深圳美术广告公司。当时的深圳美术广告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工商注册的广告公司,专业人员大多来自全国八大美院,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,担负着深圳街头每年10幅宣传画的创作任务。时任总经理的黄鹏带领美工构思创作,几易其稿,最终以小平同志在仙湖植物园视察时的一张照片形象作为创作原型,满天朝霞则代表改革开放朝气蓬勃的气象。其后不久,深圳深南路旁竖立起巨型宣传画《小平同志在深圳》。这幅设计大胆的宣传画问世后,先后登上了多个国家的270种杂志。 20多年来,这幅画像虽几经再创作,但主题不变,不但成为这座城市励志改革开放的“座右铭”,也成了深圳的符号、“深圳一景”,到小平画像前留影成为很多来深圳的中外游客的必选项目。

  6.发展才是硬道理。1992年1月29日,南巡途中的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,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,产量增加了16倍,排名全国第一,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,他高兴地说:“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,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”随后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传遍祖国大江南北,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。

  2009年10月,上海一位吴姓律师以个人身份开设了一个名为“追寻证券诉讼网”的网站,网站由其本人设计、制作并维护。2011年12月起,他在网页上方使用了邓小平的头像及题词手迹“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”。吴律师还在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的手迹前,以电脑字库中的“方正舒体”字体加了“索赔”两个字,变成了“索赔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”。2012年10月,上海长宁工商分局认为该行为违反中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,对其进行行政处罚。

  7.邓小平生前日理万机、公务繁忙,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,十分热心为报刊题写报头刊头,和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他题写的报头之多,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中,仅次于毛泽东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办的一批中央级的全国性报纸的报头,几乎都是他题写的,如《中国教育报》《科技日报》《齐鲁晚报》《中国老年报》等, 在1994年来临之前,邓小平为即将出版的《中国改革报》题写了最后一个报头。

  8.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,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《时代》周刊的封面人物,分别是:1976年1月19日、1978年12月25日、1979年1月1日、1979年2月5日、1983年9月26日、1985年9月23日、1986年1月6日和1997年3月3日。值得一提的是,邓小平两次被评为该刊的“年度风云人物”,即1978年和1985年。其中1986年1月6日的《时代》周刊用了25页的篇幅介绍他。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逝世。3月3日出版的《时代》周刊在《告读者信》中称,能够两次当选该刊“年度风云人物”的,只有丘吉尔、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。

  9.2013年十一假期,武汉邓小平雕像下面被人乱贴广告。四方墩上贴了撕,撕了贴,被贴成了“大花脸”,上面雕刻的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字样,已被破烂的广告蒙得无法辨清。不少武汉市民认为,在这样的地方贴小广告是不合适的。然而,对一些人来说,不管在哪里,小广告才是硬道理。

  10.2014年8月,在小平同志的家乡,四川省广安市城南新区市民广场十字路口,以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公益广告及宣传标语引人注目。广安城区、乡镇重要路口、公共广场、醒目建筑墙面、主要街道两侧等处制作以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公益广告及宣传标语160余幅,灯杆道旗132组,在城区重要路口、路段布置国旗3200面,实现所有LED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全覆盖,营造出了隆重热烈的“缅怀邓小平”纪念文化氛围。

  此外,关于产品、质量与品牌,邓小平说的下面两句话是众所周知的:“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,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名牌,否则就要受人欺负。”“质量就是要百分之百,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也都不行,非百分之百不行。”

1 2

本文热度: 70
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
深度阅读